成语凿壁偷光是指为了学习而不惜凿墙而过,偷窥别人读书的场景,意为为了知识不断努力,刻苦求学的精神。其典故来源于一个著名的苦学故事,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的来历。
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,这时候有一位名叫匡衡的学者,他很珍视学习的机会,常常夜以继日地自学,但他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不够优越,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,所以他只能通过偷学别人的知识来充实自己。于是他便去一家私塾,在塘下卧住,每天黎明之前,趁东风伺机偷听老师给学生授课,这样,他就可以在窃听中学到书中的知识。但是,这种偷学的方式让匡衡很不舒服,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够端正,于是他决定改变这种局面。
于是,匡衡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:他决定把间墙凿开一个洞,然后将选择墙根而坐,洞口对着老师所坐的位置,这样一来,就可以看到老师的脸和动作,更近距离地听到他的讲解了。然而,这样做也带来了危险,如果被发现的话,他不但可能被开除,还有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。但是,匡衡并不害怕。他靠着看到的一点点光,开始努力学习,将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几年的坚持和努力,终于让匡衡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学者,他成为了一位很有名望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。他的名声和财富被赞赏,而他的名言也成为了人们流传千古的珍闻和经典之作。他的名言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”, 成为了一代明君的箴言。
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,只有通过刻苦努力获得的成功,才是最被尊重的成功。通过凿壁偷光这个形象的比喻,凸显了对知识求知欲的不屈不挠,同时强调了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技术创造条件的重要性。
总的来说,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是源于匡衡的勤奋学习经历,是一种赞赏刻苦求学的态度。在今天,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激发人们学习的梦想和愿望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“自立为鹰,不羡仙鹤”的理念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20d5.com/290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