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娘这个词,听起来很高大上,但其实它跟我们生活中的普通女孩子们没什么区别,也就是帮个忙去婚礼上做个“花瓶”罢了。然而,伴娘这个角色似乎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被社会普遍认可的约定俗成:必须是未婚女性。这种偏见是从何而来,又有什么好处呢?
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“规矩”是从哪里来的。其实,伴娘这个想法到底源远流长,已经跟我们的先人有关了。相传,在古代,女子出嫁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,不仅关系到家族的门第,更涉及到个人的声誉。那时候,新娘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新的家庭,需要有一个忠实的、能够代表自己的姐妹一起前往。这个姐妹可以帮助新娘打扮、照顾新娘的情绪等等。自古以来,女子在家庭中地位一直比较低下,受到男性的束缚,因此,只有未婚女子才受到重视。当然,到了现在,这个习俗显然已经没有了起源时那么强的现实属性,不过,通过伴娘这种方式,人们一直都想传达出“重视女性”的立场。
不过,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会已经不同了,婚姻也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。因此,有必要问一问:伴娘到底必须是未婚吗?
我个人认为不一定。首先,结婚就是一种人生经验,非常值得分享和记录。如果一个已婚女人有志于分享这种经验,那么把她排除在婚礼阵容之外,岂不是有些不妥吗?其次,如果伴娘只能是未婚女性,那出于某种原因拥有结婚经历的女性们不就被歧视了吗?第三,如果强行要求伴娘未婚,可能造成部分女性为了能够担任伴娘而推迟结婚,这样是不是有些可惜?
当然,以上所说的这些只是因地制宜的举例,实际上,对于伴娘要不要是未婚这个问题,还有一些更基本的考虑。比如说,一些地区或国家文化中有很强的习俗观念,对未婚女性的要求非常严格。比如,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,伴娘必须是姐妹或好友,这样才能在新娘妆饰时保护她的隐私。这种情况下,要求伴娘必须是未婚女性,也是在方便隐私保护。
总的来说,伴娘必须是未婚女性吗?显然不是,因为每个婚礼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。但是,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的女性,都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。而结婚选伴娘,无论如何也要讲究主持,毕竟这个人得跟新娘长时间相处。所以,欢迎那些有意担任伴娘的人前来申请,当然要愿意参与,最好是长得漂亮,人品正直,开朗乐观,善于表达,有亲和力以及一定的文化素质等等要求,不要仅仅凭借“未婚”的身份去评价一个人。毕竟,伴娘是一个有温度、有责任感的角色,也许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新娘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她身边,提供她需要的帮助和支持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20d5.com/23618.html